微服务是大型架构的必经之路,也是大厂重点考察对象,下面我就重点详解4大主流微服务架构方案@mikechen
微服务聚合方案
微服务聚合设计模式,解决了如何从多个微服务中聚合数据,以便客户端可以获得所需的完整信息,而不需要多次请求不同的服务。
此类模式主要用于简化客户端的操作,减少与多个微服务交互的复杂性。
如下图所示:
通过构建一个聚合服务(又称聚合层或聚合微服务),将多个微服务的响应数据进行聚合,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。
聚合服务,通过调用多个微服务的 API,收集它们的响应并进行整合。
优点:
简化客户端请求:客户端只需调用聚合服务,不需要直接与多个微服务交互。
减少服务间依赖:聚合服务可以减轻微服务之间的耦合度,服务间可以独立变化。
缺点:
聚合服务可能成为性能瓶颈,需特别关注聚合服务的可扩展性。
如果聚合的服务很多,可能需要额外的处理来确保高效聚合。
微服务共享方案
微服务提倡的是:每个服务拥有自己的独立数据库(比如:数据库独立性原则),以确保服务之间的高内聚性、和低耦合性。
然而,在某些情况下,由于业务需求或技术限制,多个微服务可能需要共享数据。
如下图所示:
实际上在微服务架构的初期阶段,很多企业可能会采用 共享数据库 模式,来简化系统的开发和维护,尤其是在微服务迁移的过渡阶段。
这样做虽然简化了架构,但却违反了微服务的原则,因为它导致了微服务之间的紧密耦合。
因此,“共享数据库”模式通常被视为“过渡性”或“反模式”,不是长期推荐的设计。
微服务代理模式
微服务代理是一种中间层,用于处理服务之间的通信。
如下图所示:


优点:
解耦:客户端和微服务之间的交互通过代理服务来处理。
统一入口:所有请求都经过代理,易于管理、监控和控制。
缺点:代理服务需要额外的资源来处理请求,可能成为性能瓶颈。
微服务异步消息模式
异步消息设计模式,在微服务架构中非常重要,它允许微服务通过消息队列、事件流等方式进行松散耦合的通信。
如下图所示:

优点:
服务解耦:服务之间不需要直接调用,只有事件通知机制。
提高吞吐量:通过异步处理,减少了服务的同步依赖。
缺点:事件的顺序和一致性需要额外考虑,容易出现“事件丢失”或“消息重复消费”的问题。
陈睿mikechen
10年+大厂架构经验,资深技术专家,就职于阿里巴巴、淘宝、百度等一线互联网大厂。
关注作者「mikechen」公众号,获取更多技术干货!

后台回复【架构】,即可获取《阿里架构师进阶专题全部合集》,后台回复【面试】即可获取《史上最全阿里Java面试题总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