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布式通信是大型架构核心,下面我详解分布式通信@mikechen
分布式通信
在单体应用中,模块之间通过方法调用(函数调用)即可完成交互,属于进程内通信。
但在分布式系统中,服务被拆分部署在不同机器甚至不同机房。
需要通过网络完成数据传递,这就是——分布式通信(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)。

分布式通信实现
实现分布式通信需关注以下核心要素:

编解码(序列化/反序列化):选择高效且兼容的序列化协议(如Protobuf、JSON、Thrift IDL)以降低带宽与CPU开销,并保证版本兼容性。
传输层协议:常见的有HTTP/1.1、HTTP/2、TCP、WebSocket等。
不同协议在延迟、并发与连接复用方面各有权衡。
服务发现与路由:通过注册中心或DNS实现服务实例的动态发现,并结合负载均衡算法进行请求分发。
负载均衡与熔断限流:在高并发或故障场景下通过流量控制、熔断与降级保证整体稳定性。
安全与认证:采用TLS、鉴权令牌或访问控制策略,防止数据泄露与越权访问。
可靠性与一致性:包括重试机制、幂等设计、事务协调或最终一致性策略,以应对网络分区与失败恢复。
这些要素相互配合,构成健壮且可维护的分布式通信体系。
分布式通信框架

在实际工程中,多种框架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抽象与功能支持,以下为常见代表:
gRPC
gRPC由Google开源,基于HTTP/2和Protocol Buffers。
其优势在于高效的二进制序列化、支持流式通信、连接复用与较低的延迟,适用于性能敏感的服务间调用。
gRPC还提供多语言支持与明确的IDL(.proto),便于跨语言协作。
典型应用场景为内部微服务通信、移动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高效数据交换。
Dubbo
Dubbo起源于阿里巴巴,是一个面向Java生态的RPC框架,强调服务治理能力。
Dubbo集成了服务注册与发现、路由、负载均衡、集群容错策略与多种协议支持(如Dubbo协议、HTTP、gRPC等)。
在大型企业级系统中,Dubbo常用于构建复杂的微服务治理平台,优势是成熟的生态与丰富的治理功能。
Thrift
Apache Thrift是Facebook开源的跨语言服务框架,提供IDL定义、代码生成与高效的二进制序列化。
Thrift支持多种传输与协议组合,适用于多语言互操作的场景。
其灵活的传输层和协议选择,使之在需要语言多样性且追求性能的系统中具有竞争力。
OpenFeign
OpenFeign为声明式HTTP客户端,常与Spring生态集成,用于简化基于HTTP/REST的服务调用。
通过接口注解与可插拔的编码器/解码器,Feign降低了调用方代码复杂度,便于与Ribbon、Hystrix等组件配合实现负载均衡与容错。
适用场景为基于REST风格的微服务架构,重视开发效率与可读性的系统。
陈睿mikechen
10年+大厂架构经验,资深技术专家,就职于阿里巴巴、淘宝、百度等一线互联网大厂。
关注作者「mikechen」公众号,获取更多技术干货!
后台回复【架构】,即可获取《阿里架构师进阶专题全部合集》,后台回复【面试】即可获取《史上最全阿里Java面试题总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