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服务是大型架构的核心,下面我就重点详解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@mikechen
微服务聚合方案
微服务聚合(Aggregation),指通过聚合层将多个后端微服务的能力组合为对外统一的接口。
如下图所示:
优点:降低网络请求次数、简化客户端逻辑、集中治理跨服务功能(例如认证、限流、监控)。
缺点与风险:聚合层可能成为性能瓶颈或单点故障;需避免业务逻辑泄露到聚合层导致服务耦合。
常用于减少客户端调用次数、隐藏后端复杂性、和统一数据视图。
微服务共享方案
共享方案指多个微服务复用公共组件、库、数据模型或基础设施。
例如“认证模块、公共DTO、数据库中台…等等。
如下图所示:
通过内部共享库、服务治理平台、公共服务(Shared Service)或数据中台来实现功能复用与规范统一。
优点:减少重复开发、保证一致性、加快功能落地。
缺点与风险:过度共享会增加服务耦合、影响独立部署能力;共享库版本管理复杂,易造成“依赖地狱”。
微服务代理模式
代理模式,通过引入代理层(Proxy),在微服务间进行转发、请求聚合、或安全控制。
常见于服务间调用、或跨集群通信,如下图所示:
优点:可以无侵入地实现可观测性、重试、熔断、流量控制与安全策略;便于逐步迁移与灰度发布。
缺点与风险:增加系统复杂度和调试难度;代理链路带来额外延迟与运维成本。
典型的场景,比如:采用成熟的Service Mesh/或轻量sidecar,就是典型的代理模式。
微服务异步消息模式
异步消息模式。通过消息中间件(如 Kafka、RabbitMQ)实现。
比如:服务间解耦、流量削峰、事件驱动、与最终一致性的场景。
如下图所示:
优点:提高系统弹性、吞吐量与可伸缩性;降低峰值压力对实时同步调用的影响。
缺点与风险:引入复杂的事务处理(需处理分布式最终一致性)、调试与监控难度上升。
特别适用:适用于非强一致性业务、与高并发场景。
陈睿mikechen
10年+大厂架构经验,资深技术专家,就职于阿里巴巴、淘宝、百度等一线互联网大厂。
关注作者「mikechen」公众号,获取更多技术干货!

后台回复【架构】,即可获取《阿里架构师进阶专题全部合集》,后台回复【面试】即可获取《史上最全阿里Java面试题总结》